預制菜是今年的熱門消費之一,加熱一下就能成就一道大菜,預制菜一度被認為讓人們的餐桌變得更加豐富。今年春節,梅菜扣肉是線上電商和線下的商超門店一道銷售火爆的預制菜。然而,梅菜扣肉預制菜竟然是用沒有處理過的最最劣質的豬肉槽頭肉做成的?央視3·15晚會的一則曝光讓不少人直感到反胃。
槽頭肉是豬頭與軀干連接部位的肉,有的地方叫刀口肉或血脖子肉。由于槽頭肉上淋巴較多,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老百姓稱為淋巴肉,民間俗語所說的“割肉不割槽頭肉”就是指的這個位置。
在菜場詢問一番,所有攤主都會告訴買肉的消費者,槽頭肉其實都是淋巴,不能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236-2019,目前屠宰操作規程生豬要求對屠宰后的豬必須進行整修,整修可視病變淋巴結,摘除腎上腺和殘留甲狀腺等,尤其是甲狀腺含有大量甲狀腺激素,食用后會產生中毒反應。槽頭肉因為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屬于豬肉中必須進行嚴格整修的部分,是豬肉中公認品質差價格低的部位。
豬肉市場對槽頭肉認可度也很低,真的有企業敢使用未經嚴格處理含有淋巴結和甲狀腺的槽頭肉制作梅菜扣肉這道預制菜嗎?
315晚會上,有記者對當地多個凍品市場進行走訪,不少商戶透露,用未經處理的劣質槽頭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預制菜,在阜陽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正常五花肉批發價格在一斤12元左右,而未經嚴格處理的劣質槽頭肉批發價一斤僅2元左右,價格相差懸殊。
阜陽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生產梅菜扣肉預制菜的龍頭企業,2015年就開始研發生產和銷售梅菜扣肉這些肉類預制菜。
在對安徽阜陽預制菜加工工廠展開實地調查的過程中,記者發現還沒走進廠區,就聞到了空氣中濃烈的香料味道。在廠區外觀察發現這家企業生產車間極為保密,連一層的生產車間也掛上了厚厚的窗簾,二樓生產車間窗戶玻璃上也貼上了玻璃貼紙,從廠房外是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生產情況的。
當記者終于進入安徽阜陽預制菜加工工廠,看到車間擺滿了剛剛用槽頭肉做好的熟肉制品。
在車間內,工作人員說有專門的車間會對槽頭肉原材料進行修整,剔除淋巴結和甲狀腺,但隨意取出一塊槽頭肉,發現上面仍然有腺體清晰可見。
原來,為了保證槽頭肉的分量和外觀,工人并沒有將淋巴結和甲狀腺剔除干凈,這樣的劣質槽頭肉就成為了這家公司生產的梅菜扣肉預制菜的原料。
在安徽另一家公司,東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進入廠區就可以看到露天堆放著大量的冷凍肉。在外包裝上清晰地看到有槽頭肉的字樣,公司的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槽頭肉是他們公司梅菜扣肉預制菜的主要原料,占60%左右。
在安徽東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雖然有工人處理劣質槽頭肉上的淋巴結,但實際上經過整修的槽頭路上腺體依然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說,帶著甲狀腺的槽頭肉做熟之后,口感和正常豬肉沒有任何區別。
當記者問,吃了會對身體有壞處嗎?工作人員斬釘截鐵地說,我不吃。
安徽廚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場景更是觸目驚心。剛進廠區記者就見到企業院子里露天擺放著大量的冷凍槽頭肉,有的甚至丟掉了外包裝,里面的冷凍肉完全暴露在了室外。
進入肉類加工車間,一股股濃重的腥臭味就撲面而來,車間內污水橫流,地面上灶臺上污濁不堪,解凍的生肉和剛剛加工出來的熟肉同時存放在這里,有些凍肉的包裝袋竟然直接覆蓋在剛剛生產出來的熟肉制品上。
在安徽廚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的整修車間,工人們同樣對劣質槽頭肉上的淋巴結和甲狀腺進行整修。
工作人員說,因為同時調出不同檔次的梅菜扣肉預制菜產品,為了防止將劣質槽頭肉和五花肉弄混,他們會在包裝顏色上做區分。白色的碗里就是槽頭肉。
其實,今年2月,阜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就對安徽廚先生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但調查中發現,該企業并沒有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違規行動反而更加隱秘地進行。
在調查過程中,這些梅菜扣肉預制菜企業的負責人表示,隨著預制菜銷售的持續火爆,他們的生意成了香餑餑,產銷兩旺,一年到頭從早到晚忙不停。
據介紹,在315晚會節目播出的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部門傳來消息,針對晚會曝光的內容,當地的監督檢查執法行動正在展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表示,針對監管中發現的個別不法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務院食安辦將會同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下一步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斬斷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網絡和非法經營鏈條,保障肉類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