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寄,丟必賠
支持寄國內、寄大件、同城急送、國際件、快遞柜寄件
手機查快遞,隨時掌握包裹動態
商家寄件—5.5元起寄全國,多品牌可選
初期無單量限制,無需議價 單量小的商家也可享受優惠發貨價格
多家快遞品牌 自主靈活選擇運力發貨
免充單號,一鍵打印 下單無需提前購買單號,自動生成
定制價格 量大可享受更優惠價格,低至3.5元/單起寄
1.《2023年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即時配送的戰火終于全面燃起。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舉辦了一場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提到,“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
作為對比,2021年我國快遞市場訂單量為1083.0億件,即時配送的訂單量,基本達到全國快遞業務量的40%左右。
當時我們預計,即時配送將成為2023年的第一個電商風口,可是沒想到它的發展速度居然還在飆升。
5月5日消息,在最近舉辦的2023中國新電商大會上,餓了么新服務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艷發表了題為《提升品質生活,賦能服務業發展》的演講,同時正式發布了《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
《2023年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指出,預計到2030年即時電商的市場規模達到11.8萬億,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過20萬億,屆時,本地即時電商的規模相當于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的60%左右。
同時,結合即時電商的發展速度,《報告》指出預計在2026年,即時配送行業訂單的規模會超過1000億,也就是當前快遞行業的業務量級。
遠期來看,本地即時配送訂單量將在2030年左右趕上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全國2022年訂單量突破400億單,對于即時配送來說僅僅是個開始。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餓了么即時消費銷量就創下了5年來新高。
萬萬沒想到,出門游玩的游客們,即時電商需求居然暴增。數據顯示,在“裝備減負”趨勢和應急需要的背景下,母嬰、個護、日用百貨等零售外賣量均環比增長2倍以上。
就在最近,抖音也宣布將外賣業務提升為獨立部門,開放了大量外賣業務崗位的招聘。例如:城市策劃運營、開放平臺產品、餐飲產品運營等外賣相關崗位多達上百個,其中部分崗位還是急招。
結合近兩年的發展數據、行業研究報告,以及越發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即時配送行業將成為和快遞行業同等級別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本地消費的重要連通器。
2.即時配送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快?
兩年前,阿里巴巴掌門人張勇曾表示,電商在演化,“只要能夠進行配送,任何人都可以開展電商業務”。
作為近年來發展最迅猛的電商配送方式,即時配送的高速發展,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因素:
從商家供給層面來看,即時配送為本地實體零售門店,以及眾多本地供應商,提供了高效的配送方式,相應誕生的“即時電商”業態,能夠顯著為商家帶來業績增量。
對于實體門店來說,即時配送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渠道,而且是比電商更加契合的渠道。
相較于傳統電商“一盤貨賣全國”,即時零售的核心是“本地需求+本地供給”,線下實體在漫長經營中形成的商品供給,一定最符合周圍3-5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需求。
基于即時配送,實體門店可以順勢擴大了自己的經營半徑和用戶規模。過去,便利店受地理空間限制,輻射半徑不超過 1 公里,還有訂單高峰低谷的時間限制。
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本地實體店完全可以打破限制,形成一個覆蓋3-5公里且時間靈活的服務網絡,就算在深夜也能收獲訂單。
即時零售業態依托本地供給,不管消費者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訂單最終都是回流到實體門店。即時零售平臺和實體門店構成了合作共贏的關系。
與供給端相匹配的,是消費者持續進化的消費需求。
實際上,“多快好省”是消費者對于零售業永恒不變的追求,雖然這個目標很難同時達到,但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零售業的確沿著這條路線持續演進。
即時零售平臺,通過“本地供給+即時配送”的模式,在商品豐富度和配送時效之間,達到了比較好的平衡。消費者從線上下單,新業態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的各類需求。
同時在今天,更多年輕消費在服務上從被動服務變得更加注重自主選擇。電商發展固然十分成熟,但如果能夠有更好、更快的選擇,用戶的需求也會跟著發展。
而在大環境迅速變動的當下,即時配送的高速度和“點對點”配送,帶來了確定性的收貨體驗,相比時間更久的快遞,半小時達的即時配送, 能給人帶來穩穩的安全感。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城市里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住處附近有哪些超市,哪些藥店,但他們一定會有統一的共識,不管多晚,點外賣始終有很多選擇。
即時零售和即時配送能夠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因為本地商戶和供應鏈對于消費者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即時購物”的需求持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提出“即時配送訂單量未來會超越快遞行業”的預言時,快遞巨頭們,也開始了配送大提速,將快遞網購的配送速度,普遍提升至半日達。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順豐、菜鳥、京東,先后升級配送時效。
5月4日,順豐宣布“同城半日達”服務升級,已經覆蓋全國80+城市。其中,超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實現100%覆蓋,杭州、南京、長沙、蘇州等省會或重點城市也都基本覆蓋。
3月底,天貓超市宣布在杭州啟動半日達服務。消費者在天貓超市下單后,僅需半天時間就能收到商品。
5月初,天貓超市半日達又在全國7個城市同步啟動,包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
作為半日達的領軍者,京東則是把高效的物流配送資源,開放給了更多商家。
4月初,京東物流宣布上線“云倉達”服務,向經銷商開放了京東物流配送體系資源,并宣布將通過傳統批發業務結合同城電商,將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半日達。
具體來說,經銷商在接到上游電商平臺的零售訂單后,根據云倉達系統推薦,會將商品送往離消費者最近的快遞站點,最終由京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整個過程中,訂單最快2小時即可送達消費者手中。
總體來看,無論是即時配送的迅速崛起,還是快遞巨頭集體比拼配送速度,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
從這一點來看,在快遞行業新一輪的“競速賽”當中,即時配送也必須提高能力,解決除配送速度之外的更多難題。
3.未來還有諸多難題
實際上,即時配送模式在國內的發展已經超過10年,而當我們的目標轉變為“訂單量超越快遞行業”時,一些新的難題開始出現。
首先,讓我們跳出城市的視角,從全國統一大市場來看,即時配送所滿足的消費需求更多是同城需求,業務范圍也以同城和本地為主。
不同于相對成熟的快遞網絡,即時零售的落地高度依賴穩定的城市配送團隊、數量龐大的本地供應體系,以及相對密集的客戶群。
無論是星眼出庫一體機、餓了么,還是順豐同城,他們在一二線城市覆蓋率相對較高,騎手響應效率高,商家的經營效果好,用戶的體驗也很不錯,但是在四五線城市,即時零售的發展并不容易。
短期來看,即時配送將會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區域,而在下沉市場則會發展緩慢,即時配送的的市場規模與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
相較而言,快遞的速度雖然慢,但是其覆蓋率極廣,目前我國快遞網絡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而快遞進村率也逐漸超過90%,全國多個地區2022年已實現建制村100%覆蓋。
除了覆蓋區域的難題,第二個難關是配送大提速帶來的成本問題。
以星眼出庫一體機和電腦出庫一體機為例,騎手成本占到了單票收入的73%左右。星眼出庫一體機在2020年單筆外賣收入為9.33元,單筆外賣經營溢利只有0.4元。而星眼出庫一體機公司外賣配送的單均成本普遍在8元每單上下,這對于一些低客單價的訂單需求來說,配送費依然是制約需求進一步增長的障礙。
目前行業內仍然以人力配送為主,騎手才是履約核心,這也對配送的穩定性,提出挑戰。
實際上,這個成本問題在快遞巨頭半日達中也存在,如何實現本地供給與即時物流、即時倉儲的相匹配,如何實現算法效率和規模化成本的降低,考驗著即時配送平臺和快遞公司。
歸根結底,上述難題都是在尋找成本與服務之間的平衡,而所謂的即時配送和快遞半日達,目前還并沒有短兵相接,更多作為一種“多元化配送方式”,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配送服務選擇。
綜合來看,近年來,即時配送行業與即時電商相匹配,實現了本地零售的迅速崛起,順勢成為電商平臺、本地服務平臺、短視頻平臺,甚至同城貨運平臺競相爭奪的市場。
即時配送的本質是通過更快的速度,為用戶提供高效的服務,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伴隨著用戶需求和本地供給的持續擴大,未來的即時配送,必將成為像快遞行業一樣的社會基礎設施。
而快遞行業曾經面臨的成本、下沉市場、配送穩定性等難關,即時配送,也必將一一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