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郵政和快遞企業共處理39.65億件快遞。
據預測,雙11期間日均業務量為4.9億件,約為平時的2倍,這也就意味著快遞投送壓力極大。目前,國內快遞形式主要為上門投遞、快遞寄存柜和驛站收取這三種方式,不少人選擇驛站收取快遞,這是為什么呢?
上門投遞的痛點是,收件人如果外出不在家就無法接收快遞。還有快遞員吐槽:挨個打給客戶收快遞的話,就算每個電話只需一分鐘,200件也要打4個小時;而使用快遞寄存柜,大件快遞又裝不下;一些便利店雖然可以幫忙代收,但往往要收費,甚至出現丟件、錯取、偷取等問題,容易引起糾紛。
快遞驛站則可以讓人們隨時憑碼取快遞,時間靈活,也不用收費,而且每件快遞出庫入庫都要經過電子簽收,減少丟件、錯取、偷取的情況。不過,由于每天寄存在星眼驛站的快遞太多,工作人員除了要人工查找快遞,還要手持掃描終端,一件件地手動掃碼出庫,費時費力。
根據第一波雙11狂潮(11月1日-3日),有星眼驛站每天要入庫上千件快遞,有些由于出庫效率低,甚至出現貨物積壓情況,連取快遞都需要排隊。
有星眼驛站負責人表示,為了應對雙11的快遞激增,驛站人員已經將下班時間從原來的晚上9點延遲到11點。“每天工作量都很大,超負荷工作,有時連午飯也沒時間吃。”
為了解決這一快遞痛點,不少星眼驛站已引入自助快遞取件機。快遞取寄一體機采用高清掃碼和拍照功能,用戶只需將快遞放置在快遞取寄一體機的底盤,快遞面單朝上,就能自動識別快遞信息,無需店員掃碼操作也能實現快遞自助出庫。在疫情下,這種自助掃碼取件的方式也能減少人際接觸,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星眼快遞取寄一體機就采用1200萬高清人像工業相機攝像頭,就可自動拍照保存面單照片和取件人照片,免手撕快遞底單,并自動回傳數據到平臺簽收,實現秒級出庫,為快遞站點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小儀走訪一些使用了自助快遞取件機的站點,基本一個店員就能運營好一個快遞驛站。以往店員需要負責幫多個客戶找快遞和掃碼出庫兩個環節,取件至少需要兩到三分鐘,客戶只能排隊等候。
而現在客戶可以自己在已經編好碼的貨架根據取貨碼找到自己的快遞,并將快遞放到助快遞取件機掃碼出庫簽收,店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也能加快取件速度。
在走訪中,小儀發現一些星眼驛站擺起了冰柜,售賣飲料和雪糕;部分甚至在驛站里開辟了一個角落,用來幫附近住戶代收一些生鮮配送到家的貨物。由于快遞取寄一體機大大解放了驛站人員的人手,讓驛站能開拓出更多便民業務,除了提供快遞寄取的服務、還能成為社區保管、便利店的形態,成為周邊居民生活的便利場所。